金水橋,遺址位于南城縣幼兒園內,建于明代。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水橋是明代益王府遺址,是其遺留的唯一見證?!敖鹚畼颉笔沁M入益王府的三座紅石卷成的拱橋,至今還殘留在縣幼兒園里的一個角落,上面長滿了雜草、小樹。玉帶河遺跡猶存?!敖鹚畼颉鼻懊嬖具z存有寬度20多米的六柱五間綠色大理石牌坊基礎石,可惜已被挖掉,旁邊剩下的是面目全非的益王府小校場。

中文名

金水橋

英文名

Jinshui bridge

所在地

江西省撫州市

建造時間

明代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

免費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1300平米

著名景點

益王府

所屬國家

中國

歷史沿革

殘存的益王府金水橋

明弘治八年(1495),憲宗朱見深第四子(朱元璋的六世孫)益王朱祐檳封藩南城。為了擴建王府,“廣取軍民屋址,人情洶洶”。南城知縣高齊南出面調停,遷走百姓。在王府四周筑起了圍墻,縱深144丈8尺,墻高2丈9尺,用特制的“王磚”砌成,稱為王城。王城開四門,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南曰“端禮”、北曰“廣智”。益王朱祐檳還在王府前增建了“忠敬孝友”的十柱牌坊。

益王府的大致范圍是:東至大嶺頭,西至天主堂,南至生產路小學,北至天一山水塔一帶,占地十多萬平方米。王府入口處有兩道牌坊,前坊叫“十柱坊”,三門十柱,結構奇特。石柱上部祥云盤龍,鏤空雕刻,坊上橫額有“屏藩帝室”四個大字,昭示其設藩之目的。整座王府呈長方形,規模龐大,約占地萬余平方米。王城的城墻是磚石壘砌的,高二丈九尺,四座城門皆為赤丹色,東曰體仁門,西曰遵義門,北曰廣智門,南曰端禮殿門。王城內建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為承運殿,中殿為園殿,后殿為存心殿。黃瓦紅墻,朱門映輝,雕梁畫棟,色彩燦爛。[1]殿前為盤龍大理石(今實小辦公室前,已毀)。中殿殿基高6尺9寸。殿四周有走廊,檐柱采用整塊的巨石雕鑿而成。殿內的柱子為巨大的木柱,直徑都在五六十公分,益王府內遺留下來的木柱磉石,有幾塊現存麻姑山仙都觀門前停車場樟樹下,從這幾塊磉石就可以看出當年益王府大殿的氣派。

大殿兩廂周圍有三宮、宗廟、書院、倉庫、游擊署、守備署,還有沐浴、進膳等房屋,共計800余間。據史料記載,一次因患白蟻,“修繕之費約銀3萬余兩”。明朝萬歷四十三年(1615)十二月益府失火,一次燒廢房屋260余間,接著花幾萬兩白銀進行維修。

益王之下還有郡王,他們大都在南城縣城內據地營造郡王府,如:崇仁王府在西街,金溪王府在東街,玉山王府在南街,阜平王府在車家巷,銅陵王府在南門……由于世襲了七代八王,在建昌府修建的郡王府有46處,由于時境變遷,清代以來,有的廢棄,有的成了民宅。

清代,益王府改作“文廟”,原來的中殿金水橋南城改為“大成殿”。1942年,日軍侵犯南城,“大成殿”被嚴重破壞。

現狀

“金水橋”是進入益王府的三座紅石卷成的拱橋,上面長滿了雜草、小樹。奇怪的是,雖然沒有流動的溪水,可是橋下的水從來沒有干過。占地十多萬平方米的益王府,就剩下了這點遺跡了?!敖鹚畼颉鼻懊?,原來還遺存有寬度20多米的六柱五間綠色大理石牌坊基礎石,可惜也被挖掉了,旁邊剩下的是面目全非的益王府小校場(人民廣場)。但是,益王府的這段歷史卻將永遠遺留在南城人民的記憶中。

在“金水橋”正南面是一段下坡的地段,那里是通往王府的官道,有十柱石牌坊等石雕建筑物,十柱坊后面有人工挖的深水池,上面也架有三座石拱橋,十柱石牌坊上部鏤空雕刻祥云盤龍,石柱底部前后有抱鼓石,橫額南面書“忠敬孝友”,北面書“屏藩帝室”,中間鐫刻益王府藩王冊文?!拔奈涔賳T至此下馬”的巨大石碑,立在前面,顯示著王府的尊貴,益王府前門的宏偉規制可見一斑。民國時期以來十柱坊只有六柱,到文革時期,那些殘留的“封建遺跡”基本被掃蕩殆盡了。

可惜的是,數百年后的今天,這座百年王府如今磚片瓦也沒有留下,惟一的遺址便是位于南城縣幼兒園內的金水橋了,該橋也是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期,為更好地保護金水橋歷史文化遺址,該縣對金水橋遺址進行了排水溝改造及清淤工作,在保護遺址現狀的前提下,對遺址內三座紅石拱橋積淤嚴重的水域進行了人工清淤,并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將歷年來流經金水橋遺址的排污通道引接至新建的市政排污通道中。據介紹,此次改造新建排水溝約32米,清淤面積約500平方米,澆筑蓋板約34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