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代,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管轄。
明嘉靖年間,稱石龍墟。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后,由縣戎廳管屬。
民國元年(1912年)后,初設石龍警務區,后設鎮。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為市,由省直轄,同年年11月,撤市復鎮,仍屬東莞縣管轄。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淪陷后曾改為市,后又復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后屬第二區為鄉級鎮。
1949年10月,解放后改稱市。
1950年5月,改為縣轄鎮。
1959年7月,成立石龍鎮公社。
1983年10月,撤社改鎮。

石龍鎮全貌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石龍鎮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3]。鎮人民政府駐石龍鎮新城區裕興路政府大院。
石龍鎮區劃詳情(截至2021年10月)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441900102004 | 111 | 中山東社區 |
441900102005 | 111 | 中山西社區 |
441900102006 | 111 | 興龍社區 |
441900102200 | 111 | 忠維村 |
441900102201 | 111 | 林屋村 |
441900102202 | 111 | 新維村 |
441900102203 | 111 | 蒲溪村 |
441900102204 | 111 | 西湖村 |
441900102205 | 111 | 王屋洲村 |
441900102206 | 111 | 黃家山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龍鎮處東莞市北部,北與博羅縣、增城區隔江相望;東與園洲鎮相接;西與石碣鎮相連;南與茶山鎮、石排鎮接壤。轄區總面積13.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龍鎮地形像一個平放的“金鐘”,鐘口向西。石龍北枕羅浮山,距廣東第一名山羅浮山40多千米,南列群丘,在廣闊平展的土地上,寬廣的河流穿插其間,形成了兩個三角河面和東南北三方的一河三埠。
氣候
石龍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多吹東風,其次是東南、東北風。夏長冬短,四季氣溫變化不大。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23℃。雨水充沛,4~9月,多暴雨。年平均降雨量1651.2毫米。一年中,日平均氣溫高于20℃的日數達230余天;小于15℃的只有50~60天。全年清風徐來的日子約占六分之一;八級以上臺風,只有三幾次,所占時間不到百分之一。龍卷風和雷暴亦少發生。
水文
石龍鎮東江干流終點,并于石龍分兩支,分別為東江北干流、東江南支流,干流終點控制面積27040平方千米,年徑流量255.7億立方米。有記錄以來,石龍鎮出現的最高水位是6.69米(1959年6月16日);最低水位是–0.13米(1918年)。東江石龍段是咸潮區,每天都各有兩次漲潮和退潮,潮水的漲落差約1米。大概每月的農歷初三、十八兩天為高潮期;初九、二十四為低(死)潮期。
自然災害
石龍鎮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其次是大風。歷史上曾發生過地震,但未造成災害。1963年、1977年新豐江地震,震級為里氏4.7級。
人口
2021年,石龍鎮戶籍人口8.50萬人,常住人口14.48萬人。
經濟
綜述
2021年,石龍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27億元。
第二產業
2020年末,石龍鎮轄區有工業企業65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家。

石龍鎮
第三產業
2020年末,石龍鎮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42家。
政治
石龍鎮主要領導鎮長 | 李亞鵬 |
副鎮長 | 楊旭、何榮堅、葉振華、張煜培、葉偉杰、陳宇博 |
(以上信息截至2022年10月29日)
交通運輸
綜述
石龍鎮境內有東莞火車站駐鎮而建,與軌道交通R2線無縫接駁。

東莞火車站
公路
東莞莞龍路始于東莞石龍鎮,直達東莞莞城,途經上橋、柏洲邊、周屋、獅子嶺工業園、石碣路口、周屋路口、榴花公園、上橋市場、帝豪工業區、周屋路北等重要路段,日均車流量大。
鐵路
廣深鐵路貫通全鎮,交通四通八達,地處珠江口東岸的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傳統產業走廊交界處,更兼扼守東江中下游咽喉要地,是東江運輸的交通樞紐。
新東莞火車站位于石龍鎮西湖社區嶺南東路,位于廣深線中心位置,衛二等站,距廣州站71千米、深圳站76千米。原東莞火車站于2013年6月20日更名為常平火車站,新建成的東莞石龍新火車站命名為東莞站,東莞火車站是廣深線東莞境內功能最完善、辦理客車對數較多、旅客發送量較大、能夠直接服務于東莞中心城區的車站,是鐵路與軌道交通、城市公交接駁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是主要承擔東莞往廣州、深圳、香港和惠州方向的短途客運,預留長途車始發終到的條件。
原石龍火車站自2014年1月8日起只辦理貨運業務,現為三等站,業務較為繁忙。

東莞地鐵
水路
石龍鎮地處珠江口東岸,交通便利。主要航道有東江北干流與東江南干流。
地鐵
東莞地鐵2號線:北起石龍鎮東莞火車站,向西途經莞龍路、東城中路、東莞大道、莞太路、連升路止于長安新區東站。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龍鎮有幼兒園19間,小學5所,民辦小學2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1所,初級中學2所,普通高中1所,有省一級學校1所,市一級學校5所,三星級民辦學校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職工業余學校)1所。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石龍鎮有文化活動中心1個,老年人活動中心1個,體育館1個,鎮圖書室2個,藏書73032冊;博物館5個。有各類文化廣場9個,總面積超過19萬平方米。各類文藝團體25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龍鎮有綜合醫院2所,其中石龍人民醫院已有100多年歷史,成為南方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并成功創建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編制病床800張。石龍博愛醫院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編制病床828張。
社會治理
2020年,石龍鎮專項行動以來累計偵破涉惡案件93件,打掉涉惡犯罪團伙12個,抓獲涉惡違法犯罪嫌疑人超300人,涉黑惡保護傘問題立案9件;依托各類技術手段破獲刑事案件225件;在全鎮范圍內開展“大巡防”工作,提高路面見警率和管事率,“110”接報違法犯罪警情比上年下降14.79%。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年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數下降759%,死亡人數下降50%。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石龍鎮名來歷有二:一是石龍地表下有一條紅石脈,像龍,故名;二是其地原為河灘,沙灘中有數石隆起,鄉人依石筑堤防水,取名石隆塋,后石隆與石龍同用。
文物古跡
? 綜述
石龍鎮有東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中山路民國建筑群、孫杜古橋、周恩來演講臺、歐仙院、李文甫紀念亭。
? 仙溪福地牌坊
仙溪福地牌坊,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黃家山村歐仙院西邊約100米處,清光緒十年(1884年),重修歐仙院時建,為四柱三間一樓沖天式花崗巖牌坊,面寬6米,深2.4,高約4.8米,四柱前后飾抱鼓石夾,明間坊額上刻“仙溪福地”四字。

仙溪福地牌坊
? 林屋祠堂
林屋祠堂,位于石龍鎮林屋村,約建于宋末元初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林氏宗祠有700多年歷史,是見證林氏家族從福建莆田遷移廣東南雄再遷移東莞石龍的立村標志建筑,原名為存著堂。

林屋祠堂
? 李文甫紀念亭
李文甫紀念亭,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中山公園東北角山丘上,為東莞市的一個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文甫所修。始建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1993年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重修。

李文甫紀念亭
方言
石龍鎮主要使用粵語。
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石龍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